第(2/3)页 而宝神奴之前被提出去,与狄进一起去往河东,用完之后,又被押回了机宜司大牢内关押,公孙策也去看过此人一回,发现对方的精气神已是大不如前。 对于这些曾经的枭雄之辈来说,有时候问斩反倒是一种解脱,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横竖都是一死,但这种长期的关押,眼见着希望一点点逝去,所有的秘密被扒得干干净净,才是真正的痛苦折磨。 公孙策痛恨宝神奴曾经以乞儿帮“大爷”的身份,残害了多少无辜人的性命,自是不会有半分怜悯,可心里也将此人遗忘了。 这位暗谍之首对于“组织”来说,不过是一枚可以利用的棋子罢了,当年所获得的那些消息,多有受到蒙骗,还有什么用处? 包拯却不这般认为:“‘组织’确实利用了宝神奴,精心编织了许多谎言,将他引入歧途,但这个过程中也会暴露出破绽,有些甚至宝神奴自己都不清楚,要由我们用心询问出来!” “好吧!” 公孙策虽然经常与包拯争吵,主要是他在争,但实则很佩服这位的判断,闻言倒也点了点头:“我就去探视一下宝神奴,看看这贼首还有没有什么最后的用处!” 公孙策向来雷厉风行,做事从不耽搁,但这回数个时辰后,他就脸色难看地来到面前,给予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我没能进得去牢狱,机宜司要换提举了,现在内部人心惶惶,也不敢让我出入……这群朝臣,真是让人火大,眼见着对外战事停歇,对内的争权夺利又没完没了!” 包拯脸色并无变化,细细一问,不禁有些无奈:“这确实无法化解!” 因为机宜司的三位实权官员,提举刘知谦、提点大荣复、提点雷濬,任期满了。 说实话,在宋廷任职,任期能满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尤其是能立下功绩的实权差遣,后面都有多少人排队等着,别说干满三年,两年就不易了,一年内换好几位的都大有例子。 机宜司位卑权重,又能立功,对于进士出身,尤其是榜单名列前茅,能入馆阁为储才的,当然不愿意碰这种间谍机构,可对于朝堂大部分的中低级官员来说,这都是立功的大好阶梯。 当年就不知有多少人眼红,想把手伸进来摘桃子,是曹利用的死震慑了群臣,再加上后来宋夏战争、北伐燕云接连爆发,使得朝臣也不敢在这个关头调换这种关键部门的首脑,才耽搁下来。 现在对外战争暂时告一段落,机宜司的架构又趋至成熟,当提举刘知谦回京复命时,两府首先嘉奖了他的功绩,然后就安排升官。 大荣复和雷濬同样如此,官品和官职肯定都有晋升,但实际上的权力和地位,则基本是要靠边站。 公孙策自然不愿意如此,他是监察御史里行,如今又因为仗义执言,弹劾能力极强,得到了言官群体的普遍认可,但破案之事御史台终究不便,能将“组织”压得抬不起头来,是借用了机宜司的人手。 如果机宜司现在更换了实权官员,就算上位的是有能力的,也愿意秉公执法,过度磨合都要一段时间,更何况瞧着这个争权夺利的势头,被安插进来的又会是什么能臣干吏? 可事实如此,公孙策也早非当初的愤世嫉俗,此时立刻摒弃了侥幸,开始思索应对之法:“机宜司提举提点变动,接下来难以依仗,御史台和审刑院内的人手要用起来!” “是该如此!” 包拯本就不准备完全依靠机宜司,早在审刑院内进行了人手的培养,包括之前一路追随他入京的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都成为了护卫。 但此时包拯从机宜司的变动中,还看出了更多的事情,目光望向西北,缓缓地道:“只怕那些人争夺机宜司的位置还不够,河西路的调遣,也迫在眉睫了!” 公孙策眉头扬起:“你是说?” 包拯点了点头:“仕林回京,怕是不远了!” …… “蠢物!一群蠢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