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十八节 指点-《圆月诛心》


    第(3/3)页

    过了没多久,翰林院派人来邀请承山,参加他们的亚岁斗诗会,玄妙观也派小道童来请公孙瑜回去做法事,他也不便拒绝,于是三个人又分头行动了。

    承山此时最想去的不是翰林院,而是修文馆。翰林院里那帮书生死气沉沉的,虽然说是亚岁斗诗会,但是即无趣又尴尬,没有好吃的不说,也无美女相伴,根本提不起承山的兴趣。

    但是他既然被武则天封为翰林院大学士,也只得硬着头皮走一遭,他决定稍一露面,吟诗几首诗后,就准备溜之大吉。

    到了翰林院门口,还没下马车,承山就感到这里整饬一新,虽然装饰不多,但也有新年的气象。

    乌压压的出来了一大帮官员迎接他,簇拥着承山进了大门。来到大厅中相互行了礼。承山基本上都认识,除了上次私下聊过的崔玄暐,他还见到了另一位朝中重臣张柬之。

    张柬之是一名白发苍苍的长者,他年近八十,看上去精神矍铄、老而强健,不失风采。他也冲承山微微一拱手,承山赶忙还礼,他向来尊重这些历史名人。

    “欢迎大学士参加亚岁斗诗大会,不知最近有什么佳作?”张柬之微微一笑。

    “岂敢岂敢,学生不才,怎敢班门弄斧?”承山觉得这位老先生倒也和气,其实他早已知道,张柬之绝对是一个狠角色,甚至敢顶撞武则天。

    “大学士就不要客气了,您在陛下面前经常诗兴大发,名词佳作信手拈来,莫不是嫌我辈粗浅,不肯赏光?”另一位官员酸溜溜的说着。

    都讲到这个份上,如果承山再推辞,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于是他低头想了想说:“那学生献丑了。”

    承山清了清嗓子,吟诗一首。

    “节逢一阳生,春发二仪中。

    瑞雪登高日,清景翰林隆。

    瑞呈光舜化,庆表盛尧聪。

    暂与承时露,自当入律同。

    巍巍睿业广,祯符九门通。

    绕殿炉烟起,不忘国老功。”

    这是首五言排律,一共十二句,描述了冬至时节大雪过后,在翰林院中众人赞颂武则天功德的情景。

    “妙哉妙哉!尤其是最后两句,‘绕殿炉烟起,不忘国老功’,真是闻诗思故人啊!”崔玄暐在旁边点头称是。

    张柬之似乎也非常满意,他手捻长髯看着承山。“大学士可曾见过国老?”他所说的国老就是狄仁杰,他已经在四年前去世。

    “恨不能早生几年,学生未睹国老真容。”承山非常钦佩狄仁杰的人品,觉得他有勇有谋,不愧为一代名相。

    “国老真乃沧海遗珠、斗南一人,我等才学不及国老十分之一,未能完成国老遗愿,真是惭愧。”旁边又走过来一个四十多岁精明强干的官员。

    承山一看并不认识,听他这口气,似乎话里有话,看来承山暂时无法脱身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