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八十一节 我来也-《圆月诛心》


    第(2/3)页

    这是一间巨大的会客厅,房屋中间有一个巨型的宝座,比普通的床榻还要宽大,中间摆了一个紫檀方桌,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一左一右坐着两个清秀的男子,正和垂手站在一边的丁总管聊天。

    左边的一位看上去略微年轻,他容貌清秀、脸庞俊美,长长的睫毛在眼睛下方打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一双仿佛可以望穿前世今生所有哀愁的耀眼黑眸,笑起来如弯月,肃然时似寒星。直挺的鼻梁唇色绯然,侧脸的轮廓如刀削一般棱角分明,却又不失柔美,实在让人心动。一身锦绣衣衫更加的衬托出他的风姿绰约、身形挺拔,言笑吟吟好似天上翩翩白衣佳公子,额头上还有漂亮的美人尖,好似谪仙下凡。承山猜测,这可能就是六郎张昌宗。

    坐在右边的一位男子剑眉凤目、鬓若刀裁,下巴中间竖着一道明显的沟壑——就是传说中的美人沟!他清纯的目光不含任何杂念俗气,温柔得似乎能包容一切,就像春光下漾着微波的湖水,令人忍不住沉浸其中。他气质高贵、风度翩翩,安静的听着丁总管的禀报,不时点头微笑。看样子他非常有主见,这可能就是五郎张易之。

    看到有人进来,主仆三人止住了笑声,他们打量着承山,只见承山身材修长、浓眉大眼、鼻直口方,端正的脸庞十分红润,虽然说不上貌比潘安,但也还算相貌出众一表人才。

    “保才,你说的就是他?”坐在左边的年轻人看了一眼丁总管。

    “正是!就是他说您很快就能回来。”原来丁总管叫丁保才,他回话的这个人确实就是六郎张昌宗。

    “听说你从长安来?”张易之在旁边插话。

    “是。”

    “来洛阳干什么?”

    “来此游历。”

    “家里还有什么人?”

    “父母均在。”

    “还有兄弟姐妹吗?”

    “没有。”

    “你父亲是做什么的?”

    “做些小生意,聊以糊口。”

    “考取过什么功名?”

    “在学馆读了几年书,已经考过了秀才,正在考明经。”承山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张易之满意的点了点头。

    “带行卷了吗?”

    “一时仓促未曾携带。”

    原来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们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能让有才华的人显露头角,比如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和推荐,因此一举成名。

    张易之以为承山也是来投行卷的书生,但他对这些诗词歌赋并不感兴趣,他只想保住自己的荣宠,解决眼前的危机。

    “你怎么知道我会平安无事?”旁边的张昌宗觉得承山简单淳朴,他非常好奇,这个看上去貌不惊人的书生,怎么会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