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互助制度-《汉唐天下》


    第(2/3)页

    李煜心里记得清清楚楚,汉中军的失败,就在这段时间,所以对官军的报复还真不放在心上。只是庄中人,都是为了安稳,如果因为抢些物资,伤了团用的性命,那肯定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但现在不趁机扩大山庄实力,一旦汉中被蜀军占了,安定下来,那山庄也就没什么发展前途了。

    想了一想,李煜说道:“汉中军失败,是必然的事,大家无需争论。劫夺辎重,还可以在做几次,只是有一样,每次行动,务必慎重,探明情报,量力而行,绝不冒险。对于运输自重的百姓,则要区分情况,凡是愿走的,如同上次,以蜀军的名义,取粮放回,愿意留下的,盘问清楚家中老小住址后,没有问题的,一概带入山庄,有问题的和官兵一道杀了。直接斩草除根。另外,山庄团勇,还要操练,所以团勇分为三批,一批在外,一批警戒接应,一批训练。在外行动的团勇,由周宝、黄石、王通带领,警戒的团勇,有周灿带领。每次换兵不换将。”

    另派黄海领精干团勇八人出谷,招募铁匠、木匠等手艺人和村镇里的读书人,搬入山庄,以备后用。遇到散居和逃难的青壮,也一并劝入山庄。

    战火即将进入汉中内地,这段日子,肯定还会有大量山民入山逃难,在家操练的团勇和团练人等,半日操练,半日或盖房,或开地,准备迎接新来的难民。

    团勇各大小首领,听李煜吩咐了,都齐声叫好,几位家主,虽然迟疑,倒也没人反对,周叔想了一下,说道:“李长官,我等不过是一山民,这外面的军国大事,那是不懂的,既然长官说了,我们也无异议,但请长官务必以山庄安危为重。”

    李煜看着周叔,诚诚恳恳的说道:“周叔,李煜这命,是山庄大家救的,无论如何,绝不会让山庄陷入险境。这外面的局势,定会如我所说,请周叔放心。”李煜一边说着,心里也一边祷告:各位大神,我可是按历史书上判断的,虽然俺是一个穿越的小蝴蝶,可俺的翅膀,还没煽动呢,你可千万记住,再让我劫上两次,然后就赶紧让李继密失败吧。这拖得越长,可是越有危险呀!

    别人哪知道李煜心里嘀咕的是啥,只有罗隐,他在县里,那也是相当的关注战局,早就看出,按现在双方对阵的力量和策略,这山南西道,怕是要被蜀军占了。只是他不理解,为啥李煜就在这山庄里,如何也能看的出来,而且能这么肯定就在近期。莫非这李煜能掐会算不成?

    周叔点点头,不再言语,李煜看众人已经无话,让众人散了,自去安歇。

    到了次日,团勇甲长,各自按安排行事,李煜给孩子们上课,这次的奥数班可是多了两个学生,一个周蓉儿,另一个则是被周蓉儿拉来的罗隐老夫子。

    李煜给奥数班讲的地理,虽然没啥课本,可李煜也没准备让一帮学生死记硬背地理概念,他不过是借助地理,让孩子们学习生字更有兴趣而已,这一日,讲的是蒙古大草原,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蒙古这个名称,当时习惯是漠南、漠北。借着讲解这的地理,将当地风俗,出产,饮食讲的透彻。因有罗隐在场,李煜专门多讲了一些,包括匈奴、鲜卑、突厥来历和兴衰,游牧民族的生产体制、组织形式、战争体质。借着讲课,不但讲了很多的字词更把概念和知识灌输给学生,至于能记多少,那就看学生自己的悟性了。

    罗隐博览群书,这漠南漠北的地理风土,也知道一二,但从没看过像李煜这种体制组织起来,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书籍和记载,一听之下,只觉得茅塞顿开,大半个时辰听下来,对李煜在这方面的造诣,钦佩不已。

    罗隐为人,平生以国士自许,今日见李煜仅仅是讲课,那些东西都是自己从没见过的,好奇心更重。自此以后,每日晚间,都来和李煜谈天论地。这李煜将近一年来,基本都是传授知识的角色。如今有了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可以成为交谈的对手,也是高兴地很,两个人从山庄体制,天下大局,乃至天文地理,无所不谈。

    两人几日聊下来,李煜心里也是叹服。这罗隐的水平,还真不是一般的高,这兵书战策,政治民生,诸子百家,诗词歌赋,还真就是一个全才。要不是自己是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基础上,自己又是喜欢杂学,这还真是镇不住人家。不过罗隐也发现了,李煜虽然很多细节上并不大通,但是看很多东西,都有一种极高的高度,按罗隐的说法,那是见识宏远,不务枝节,也很是心折。这一日,谈到兴处,李煜看着罗隐说道:“罗先生,你我几日交谈,李煜深为佩服,有一事想问先生,不知是否唐突?”

    罗隐笑道:“李长官何必客气,直接讲就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