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九江港-《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第(2/3)页
这“清廉社”制度实在是太妙了,如果大魏也有这样的官方组织,那他们这些商人就不会到处被官老爷们盘剥勒索了。
一时间,所有商人都对这个九江府充满了好感,纷纷开始在当地做起了生意来。
这一传十,十传百,九江港的名声经这些商人的口耳相传后逐渐越开,很快就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前来做生意。
除了关税全免外,商人们发现九江这里还有另一个在其他地方没有的好处,那就是可以随意买盐卖盐。
竟然可以随意买卖私盐?这一点再次让商人们大开眼界。
要知道在大魏想要做盐业生意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没有后台的话根本做不了。
一个商人想要卖盐的话,首先要向盐运司申请盐引。
光这一步就已经卡死了无数人,没有后台和关系的话根本拿不到盐引。
在拿到盐引后,盐商这才可以凭盐引拿到盐,然后把盐拿到批验所接受检查。
检查完后还不能随意找地方卖,只能去官府指定的地点卖盐。
卖完了盐,还要把盐引交还给当地盐运司。
整个过程不但麻烦,还要花不少银子打点各级官员才能顺利通过。
否则只要哪个官员稍微卡一下,这生意就做不下去。
由于流通环节如此麻烦和花费高昂,因此大魏的盐价才会居高不下。
而九江这里却恰好相反,官府对此完全不管,只把盐当普通商品对待,这自然使得商人们感到惊讶不已。
不仅关税全免,而且还能随意买卖私盐。再加上当地治安极好,到处都有官兵巡逻看守,商人们可以安心做生意,不用担心会被地痞流氓勒索。
这种种好处,自然吸引了越来越多商人闻风而来。
于是在短短三年间,这九江港的名声越传越开,逐渐成了一个丝毫不逊色于江南其他地方的大港口。
每天来往的船只不计其数,整个港口一片繁华,热闹无比。
……………………
这天晚上,在一处客栈的上房里,两个商人正在商议着事情。
其中年纪较大那个商人年约四十来岁,留着两撇小胡子,穿着一身华丽的长袍,腆着个大肚子,看上去有点像弥勒佛一样和气生财。
另一个商人要年轻许多,大概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相貌英俊、身材修长、面白无须,有点读书人的架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