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慢慢解决-《重生之大明国公》
第(2/3)页
听了张凡的办法之后。这一次张居正是深思了起來。面上是一点表情都沒有。他正在考虑这个办法能不能够行得通。
而张凡见张居正如此。也是沒有打扰。静静等候。
实际上张凡心中已经多少有数了。自己的这个办法行不通。他之所以会想到。也是因为经济方面的事情。在这一世接触的并不多。虽然他上辈子就是学这个的。可是他上辈子所学的经济方面的东西。也是以后世情形为基础的。再加上国内的教育。经济学的历史。以及分析。这方面的课程本來就很弱。而张凡也对这些不是太感兴趣。因此。张凡首先想到的就是“宏观调控”这么四个字。
可是同时。张凡也是明白。时代的不同。局限性也就让情形发生了根本的不同了。实际上。张凡别说是说出來了。就是在他刚刚想到这个办法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这是行不通的了。但是如今。张居正也是比较担心这个问題。所以他还是说了出來了。不过。显然就如同张凡所想的一样。张居正虽然对于经济方面。这种具体的事情并不拿手。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张居正的判断力。他能够看得出來怎么做才对。
而现在。张居正的这种寂静的思考。也就说明张凡是考虑对了。
“不妥。这个法子不妥。”果然。张居正说出來了张凡早就已经预想到的话。“诚然。若是由朝廷出面稳定银价的话。这自然是不难。可是若是朝廷來做。恐怕全国上下的银价。也就变得一样了。可是远德。你也知道。我大明疆土辽阔。而各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若是这么做的话。有的地方倒是合适。而有的地方的商贾却是能赚到一笔。可是有的地方。银价本來就较高。这么一來的话。那些商人也就会亏本了。虽然说这个事情。就是要防范这些商人做手脚。但是如果让他们也破产的话。这可就不是我的本意了。”
沒错。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说这个问題。的确是由对商人的不信任而产生的。但是同时。即便是想办法。也不能转过來从这些商人们身上來找平衡。更何况。就如同张居正所说的一样。各地的物价不同。按照规定來说。一两银子应该是一千文铜钱才对。可是有的地方只要八百文铜钱就能换得一两银子。而有的地方则是需要大概一千两百文铜钱才能换到一两银子。
可是这种奇异的物价差距。却是这么多年以來都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存在了那么多年。也沒有任何的矛盾发生。原因就是在于。各地的情况不同。而各地的物价。也是因为这种情况而有所差别。
想想看也是。即便是在后世。有的东西。小城市和大都市的价格都是不同的。更何况是这个时代了。这种情况非常正常。
如果说当真是按照张凡的办法。用朝廷來稳定银价。那么很有可能。会将全国的银价定在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么一來的话。那个地的差别可就大了。但是如果说朝廷也是按照各地的情况不同來定价的话。那么所要耗费的。不论是钱财还是时间。都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消耗。而即便是不谈钱财。只谈时间也是不成的。若是时间不够。税银收不上來。朝中也无法统计。甚至于有的人会利用这个时间差在当中做什么手脚都说不定。
总而言之。这个办法是漏洞太多。的确是不能用的办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