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需要稳妥-《重生之大明国公》
第(2/3)页
朱翊钧也在场。他根本就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只是一副好奇的模样。坐在李太后的身边。打量着说话的张居正。时不时的。朱翊钧也会像站在一旁的张凡投去一对询问的眼神。不过张凡并沒有理睬他。仿佛就根本沒有看见他的表情一般。还是站在那里不言不语。张凡的这种态度并沒有让朱翊钧觉得恼怒。反而是让他觉得更加的疑惑了。毕竟张凡如今的作风可不像他以往那样。
即便是朱翊钧。到了现在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的他。但是他心里面却也明白。接下來的事情必然会相当“有趣”了。
而这么大的事情。冯宝作为和张居正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人。又怎么会不到场呢。不过如今。冯宝也是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张居正向李太后陈述着。丝毫沒有开口说话的意思。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冯宝也是來旁听的。
实际上。冯宝到此的目的。和张凡是一模一样的。那就是他们要在必要的时候。开口说话。帮助张居正让李太后同意他的。不。应该说是他们的提议。
这段时间。张居正当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那日他听从了张凡的意见。对于张凡所说的。从小事情下手。靠着数量取胜。让李太后明白此中的利害关系。张居正当场就觉得。张凡所出的这个主意实在是太棒了。
从那天开始。张居正就一心放在这件事情上面。他让人从各部当中。找來很多的卷宗。并且都是他一个人逐个翻阅。找到那些距离现在不是太久远的事情。而且在选择上面也是要有所斟酌的。毕竟。事情太小了的话。恐怕就算是再多。也未必能够引起李太后的关注。但是若太大了。势必影响又不好。万一牵扯到朝中的什么高官。或者是什么皇室贵胄的话。不经麻烦的很。而且张居正所要遇到的阻碍势必会更加巨大。
张居正当然是不希望那种情况出现。所以他在挑选的时候。是更加的小心。挑出來的都是大小适中的案例。所牵涉到的人。最小的不过是知县而已。而最大的也不过是知府这一品级的官员。这种程度的案例。那是刚刚好。当真要是追究起來。也不会太过牵连到上头。乃至京城的大员们。但是这些可谓是实实在在的父母官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会实实在在地牵涉到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倘若官员们当真是一心为民。哪怕是偶尔犯些小错、收些贿赂倒也是无伤大雅的。但若是官员并不关心民生。只是一心想着自己升官发财的话。那么当地的老百姓可就算是遭殃了。横征暴敛不说。还有无数的农人失去自己的土地。
为何有明一朝会发生那么多的起义事件。这和官员的大批腐败是分不开的。
张居正向李太后举出这些例子。的的确确是可以让李太后明白。她如今所掌握的这个大明王朝下面的确是有着很多的问題。而且这些问題看似微小。却是太过频繁了。倘若不治理的话。将來必然是会出问題的。
不过。张居正光是举出这些朝中已经有所记载的问題。似乎还不够。毕竟既然朝中有了卷宗记载了。那就意味着。这些事情。朝廷是已经知道的。而且大都是已经办过了的。
对于这些已经是有了定论和处罚的事情。虽然很多。但是张居正倘若只是单单拿这些來说事。似乎还是有些不够力度。就算李太后这里能通得过。将來放到朝廷上去议论的话。那些和这里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官员们也势必是会站出來反对的。
因此。张居正不能光是指靠这些东西。还要有些别的。有些新鲜的东西。
而这个时候。张凡和冯宝这两人就派上用场了。锦衣卫和东厂负责监察。手中掌握着很多东西。那些还蒙在鼓励一边继续做着升官发财的大梦。一边继续贪赃枉法的官员们。根本就不知道可以让他们立刻身败名裂的证据。早就已经是掌握在了这两个最让他们觉得恐怖的组织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