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上疏之事-《重生之大明国公》


    第(2/3)页

    不过,张勇和王新二人这种慢慢行事的风格,让张凡明白过來,这件事情可能有的耗呢,所以暂时,他并不是太着急,再说了,如今就算是他想着急,也沒地方使劲去了,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而今天,张凡再想要闲下來看书,已经是不可能了,刚刚离开,梁超就折返了回來,告诉张凡,朱翊钧让他进宫去。

    对此,张凡有些疑惑,倘若是在朱翊钧还是太子的时候,那的确是随时都有可能让人唤他进宫去,不过如今朱翊钧做了皇帝了,对张凡虽然还是如此的信任,而他的日常生活也是更加无聊了,但是他平日里的其他时间里面,传唤张凡的次数却是急剧地减少。

    关于这一点,张凡心中明白,是因为冯宝如今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还经常地在朱翊钧的身边,这让朱翊钧感到更加不自由的同时,也不能做什么來打发无聊了。

    今天,朱翊钧会传召张凡,在张凡看來,要么就是冯宝因为什么事情不在他身边,朱翊钧太过无聊了,才会如此;要么就是因为什么公事了。

    进了宫中,乾清宫里,冯宝果然是不在,不过张凡见了朱翊钧之后,一说话才发现,这次朱翊钧让他进宫,所为的却是公事了。

    什么公事,张居正今日里进宫觐见李太后和朱翊钧,要求重开经筵。

    所谓的经筵,其实就是为帝王讲经论史而特别设立的御前讲席,毕竟身为一国之君,出了有着一颗仁怀天下的心之外,也是需要明白事理的,更何况,朱翊钧如今年岁还是有些小,这说起來也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说起來,为何叫做重开呢,经筵这一惯例,从汉朝以來就有了,历经一千多年,这一惯例也是深入了历朝历代,之后的各个朝代,这一惯例从未被废除过,而且是越发地制度化。

    尤其是大明朝,对于经筵是极度的重视,明代,经筵这一惯例始终都有,自从朱元璋登基之后便开始了,不过一开始,并沒有规定时日,也沒有规定过场所,有些随性,只不过,明朝之初的哥哥帝王,大都是勤政好学的,那时候的经筵虽然沒有制度化,但是对于教化圣人之贤,却是毫无大碍的,出了并沒有以“经筵”这两个字來命名之外,效果完全是显著的。

    直至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继位,因为年幼,大臣们恐其不能自律,所以当时,柄政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上疏请求开经筵,从此,大明朝才有了“经筵”这一制度。

    一开始的制度非常简单,每月的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每月共有三次进讲,皇帝驾临文华殿,听取,若是遇到寒暑天气,则会暂时免除。

    到了后來,经筵制度也更加详细起來,出了在每月规定的日子里说讲之外,还有每日一小讲,称之为小经筵,每旬还有一大讲,那场面更是壮丽的很,朝中能够排的上号的有学之士全都要到场。

    这么频繁的讲席,用意十分的明显,就是在于要使得帝王的讲学不间断,那样才能长期的有效果。

    这经筵,可以说是封建帝王,接受治国之道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了。

    不过为何张居正,此番要上奏疏,要求重开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