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6 听琴的感受-《三洞玄奇》


    第(3/3)页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然后道:“我听此曲,与腰妹感受相同,但所悟却与她相反,作曲者似有怀才不遇之悲,使我想起这首汉末无名氏的诗作。”

    那人叹道:“一个是求贤不得而忧,一个是怀才不遇而悲,总是儒家志趣……

    听说你的师公郑隐本是一代鸿儒,兼修道术,终归是放不下兼济天下之志。想来,你们这一脉终究都是道骨儒心吧。”

    虞云罗回道:“先生所言不差。”

    那人对她点了点头,又顾谓许逸冰道:“那么你可知此曲名目来历?”

    许逸冰回道:“晚辈也不知。”

    那人便道:“说出你的感受。”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许逸冰不假思索地道:

    “此曲前中确乎于无限忧思之中偶起慷慨悲情,却于尾声流露轻灵超脱之志,令我想起了这首《孺子歌》。

    孔子评价此歌,说水之清浊喻人之品性,清者人自重之,如以清水濯缨,浊者人自贱之,如以浊水洗脚。

    后来屈原又以清浊比世道人心,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解释自己遭到放逐的原因,矢志保持自身高洁,宁死不向浊世屈服。

    一位渔父却以此歌劝他与世浮沉,远害全身,不要倔强清高。我对此曲的感悟,就在屈子和渔父的对话之中。”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任它举世皆浊,我自不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和光同尘,出淤泥而不染。逸冰仙子不亏是玄德洞天高徒,果然深谙玄德。”

    那人感慨一番,又顾谓司马承祯道:“少年,你可知此曲名目来历?”

    司马承祯道:“晚辈惭愧,着实不知。”

    那人便道:“说说你的感受。”

    司马承祯道:“玄奘《大唐西域记》里有个故事,说有一片大茂林,一日忽起大火。

    当时有一只野鸡悲悯林间众生,于是投身林泉,以羽沾水,飞空奋洒,以图灭火。

    帝释见之,讥笑野鸡说,这般微躯岂能扑灭大火?不过是徒劳羽翼罢了。

    野鸡反诘说,帝释法力无边,救灾易如反掌,与其冷眼旁观,何不及时救火?说完不再多言,又投身林泉,飞空奋洒。

    帝释惭愧,于是施法拘水,泛洒其林,火灭烟消,生类全命。

    此曲使我想起的,就是这个故事。”

    “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倒是颇有屈原的风骨。久闻司马承祯是道门天纵英才,今能不拘一格,博采各家之长,可见不虚此名。”

    那人赞过司马承祯后,又顾谓风绿绮道:“绿绮仙子,请告诉他们此曲的名目来历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