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二小姐的台架就相当赏心悦目,就好像真有那么一个翩翩公子从桃林外走来。 老戏迷立即喝彩。 甚至按照老规矩,有当地戏迷将带来的红绸子请工作人员搭在了舞台边。 这叫喝彩! 喝彩不光是嘴上叫好,那是真要真金白银掏钱才算的! 二小姐赢得满堂彩,大小姐当然不会露怯。 鸟鸟娜娜登场,来一句“姓桃,那伊呀,那伊呀啊”,哀而不伤,安静的剧场等唱段过后,轰然的喝彩再次响起。 老戏迷高兴,人家用的是老派唱法,舞台上也没有用那些乱七八糟的背景和武道。 新戏迷也高兴。 “就这一句,鼻子一酸,就不知道咋了,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取得剧组的许可之后,一些年轻的观众录制视频立即发微博,点评很到位,“就好像从秦汉到今天,这么一句‘那伊呀啊’响彻始终,听这么一句,就听到这片土地上两千年来的女儿家的声音哀而不伤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一样。” 江东卫视立马转发,并酸熘熘地再次吃醋拈酸,道:“到底是家乡,我们就没有那个待遇。” 辅都卫视怒骂:“要点脸有那么难吗,你电视剧在你那拍了,你还想咋?” 网友们连忙两边劝架:“好好看戏,你看人家表演的多有味道。但是江东卫视说的没错啊,你看,拍《甘十九妹》就没有在我们江东想过把这本写成戏曲,先用我们当地戏的唱法先来试验一遍。” 辅都卫视:“咦?你真是个机灵鬼,我们等下问一下。” …… 你们让那帮人休息几天行吗? “休息啥啊,今天本来说要回家休息的,结果一看来了这么多人,关老师一高兴,立马要来全折《五台会兄》。这要不是戏迷朋友们体谅他,派人给他下通知,他能今晚给大家来一场《杨家将》全折戏。”辅都卫视撇嘴。 那是,那就是个老百姓爱看啥他就把自己的本职工作都给忘了,立马去给老百姓表演啥的铁头啊。 帝国戏曲研究院接过话题感叹道:“现在的许多戏曲艺术家,的确是有才能的,可就是不干人事儿。你看人家的戏,就不用那么复杂的舞台背景,也不要融合什么现代艺术,一把板胡,一个扬琴,一对梆子,观众就来了。” 一大批戏曲演员:“……” 能跟人家比吗,且不说群众基础,就拿艺术造诣,真比不上人家啊。 “二小姐的崔护,看形象就让人想到翩翩佳公子。大小姐那桃小春的造型没法说,女孩子的美千姿百态,人家就能把什么叫桃之夭夭给你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是真本事。”辅都秦腔剧团官微很苦逼,“我们也跟着学了,可就是学不会,气不气。” 比他们还委屈的大有人在。 郑潢琦大骂道:“就半分钟前,一个二人转剧团打电话问我能不能说说,把这个碗碗腔改成二人转,你脑子进水了?光想着改编,还是蹭热度改编你能继承和发展戏曲艺术吗?” …… 画面太美,没人敢看啊。 观音庙一帮人,尤其关东三黑子叫嚣着嘲讽:“接下来是《五台会兄》这部本戏子,来,改编!” 这是狠人。 那出戏,你就是累死也没法改编成二人转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