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再加上李香君的表演。 这就有了流传至今产生了不少衍化版本的戏曲。 第一曲,自然是李香君本来最爱,后来经过柳如是改编,延伸,加入了孔丞相的想法的《琵琶记》。 这出戏说的是汉代书生蔡邕和赵五娘的故事,这故事有点扯淡。 哦,这话是孔润东说的。 “蔡邕乃四世三公之袁氏女的儿子,怎么会流落乡村呢?但民众愿意信,暂且无法普及历史教育,那就先这么着去吧。”孔丞相原话。 史书上没留下李香君的批评。 但野史中说,李夫人听了这句话当时就给了孔丞相一窒息。 就是面对面坐着还想你想你想的就木嘛你的那种。 这是孔丞相不愿让李夫人再沉迷才子佳人故事的一个折射。 然后就有了官方记载的《杨家将》这出歌剧形式的戏曲,也可以看做是“猛听得”这出戏的前身。 只不过,前面那段时间帝国对自身文化的极其自信和极其不自信的矛盾情绪之下,这事儿连戏曲界都没几个人知道。 这不,最近正是关侍郎提出要从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发掘精神的大规模实施时间嘛。 帝影就找遍了史书,找出了这么一个素材。 于是就倡议开个研讨会,充分讨论一下《琵琶记》和《杨家将》这两台古典舞台艺术对现代表演艺术的启发。 这就把帝戏惹恼了啊。 你看好,老子才叫帝国戏剧大学! 你一个电影学院跑来讨论戏曲? 闹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