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孙九龄认为,带头大哥早就心有成竹。 真有。 关荫问:“没想在这两场战争中寻找点素材吗?” 孙九龄直言:“我既没那本事也不敢跟你们打擂。” 那你的意思是? “求剧本。”孙九龄伸手直要。 关荫想了下,拿起一摞稿子递过去。 孙九龄心里不由一跳,这是老人的习惯吧? 这家伙现在越来越有老人的风格了。 甚至谈公务写稿子都是那么一派风范。 孙九龄不由恭敬多三分。 不过手里的稿子让他愣住了。 这…… “先看下,这只是个梗概。”关荫道,“这不要寒假了嘛,我怕寒假期间各种贺岁片太欢乐,想给大家添点儿堵,你要有那个驾驭能力,你拿去落实。” 啥本? “《一九四二》,这是洋人可能最喜欢的,反应我们有多悲惨的电影吧,或许能冲一下国外大奖,但国内的名字要改编,我初步定了一个《命》,嗯,这是由他们亲爱的大队长的朋友说的话,也是旧社会粉丝的神们,那些洋玩意儿说的话,没什么深度,就是平铺直叙,让观众和那帮制杖明白什么‘易子而食’距离我们这个时代过去不到百年,为便于他们骂的有智商我还会给他们提出当年的资料来。”关荫道。 孙九龄恐惧了。 这是一部暗黑片吧? 当然。 关荫没有大导演的毛病,不会把细节写的那么粗糙啊。 他只有用一个一个鲜活的命填补自己对剧本的重视。 要不然,他还能拍出歌舞升平全国洋溢着大魔都范儿的黄金十年? 是吧? 他翻遍史书也没找出黄金十年黄金在哪里啊。 孙九龄低着头,仔细阅读了一下梗概。 关侍郎够狠。 他的大纲简单到一眼就能看懂。 因为故事完全是由冷冰冰的成语汇合而成的。 首先,第一个故事叫水势如雷,第二个故事叫转瞬即逝,第三个故事叫迷雾重重,紧接着就是穷困潦倒。 其次,易子而食写成了全剧本的中心。 最后,他很给大队长留面子只写了那帮人逃出黄泛区站在他乡回望家园背后是十里繁华洋场。 够给面子了吧? 那可是把你的十里洋场写出来的! 你要说对比? 你那电影里不也在对比吗? 你还骑脸对比。 我可没黑你,只是用这种“象征希望的春秋笔法为你的人留下一点希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