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说:“别人说出来会是两种结果,我们国家的学究比较含蓄,就是喊打喊杀也只是‘你再这样小心挨打’,你们那边的学者就会‘来吧我们打一架看谁厉害’,这两种方式都不行,我们要既含蓄又有力,我觉着我那个外甥女婿娃就是这方面的行家了。” 人家的记者想了一下更含蓄地道:“就是只把贱人说到换了大旗的那种啊?” 钱清援一点也没觉着过分。 这家伙得意至极竟然跷二郎腿。 “专业!”钱清援下先定义再讲理,“啥叫专业啊?” 一个战术后仰就够清楚的了。 好吧。 那这座谈会咱们啥时候开始啊? 马上! 钱清援太清楚惹事精的本事。 “这小子最近正在修改剧本,早点回去还能多写几张,咱们就让国内外的人文大师坐在底下,听这家伙简明说完,立马让他回家大家才能坐下来品茶,他要在这看着谁敢心安理得喝茶啊。”钱清援骄傲,“这小子往那一坐没人敢顶得住。” 对! 于是一时片刻会场布置完毕。 关荫在大厅接到钱清援的秘书过来邀请,就跟老学究们一起涌入大厅。 人多,至少有三位数。 关荫仔细一看,没几个腆着脸去凑洋大人的热闹才很放心。 文人很多骨头都太软。 他就见过很多交流会上,明明是我们主持的却把洋人放来当爷国内屈指可数的人文学者弯下腰跟狗似的。 还好,今晚能来的基本都是骨头很硬的真文人。 有人远远打招呼:“关老师。” 这是文化界比较有地位的人。 比如王大叶就这么称呼。 有人露出点笑意问好:“关侍郎来了?” 这是最多只是半个文人的那种人看重的是学问之外的利益。 还有一部分打招呼很亲近:“小关赶紧上去讲两句。” 这是在国子监和帝大的一些老学究们。 关荫都很待见,很温和地冲大家摆着手。 啧! 关老师到底混成一进场全体起立的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