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崔清漪亲自招待:“周老爷,您是去二楼听戏还是去三楼,我带您上去。”周砚修及一干随从穿的都是便服,崔清漪也没称呼他周大人。 周砚修:“二楼吧。” 三楼的口技表演,因着京城有位老宗亲喜欢这个,周砚修打小没少看,所以对于东平县的人来说新奇的东西,对他却没什么吸引力。 崔清漪应了一声,从墙上摘下一块写着一号的牌子亲自带人去了二楼。 崔清漪当初买的是一亩左右的地皮,这一亩的地皮除了一部分留作后院建了员工宿舍,其余的都用来建了茶楼。 再加上崔清漪自己的巧思和范大叔这个老匠人的经验,茶楼的整个内部空间利用到了淋漓尽致。 戏台周围是有略高的栏杆,将观看区和表演区隔开,能保证客人达到最舒适的观看体验。 距离戏台最远的位置,是几个隐私性比较好的空间,算作包间,窗户打开能看到街景,能看清戏台听清曲子又不会过分嘈杂正是最好的位置。 崔清漪带着周砚修等人去的就是一号包间。 “周大人季大人,这是鸿雁茶楼的茶水单,您看看喝什么茶?” 茶楼的茶水单放在木质的圆形托盘里,是崔清漪自己精心设计的可拆卸的卡片,保证客人点单时方便翻动,也方便定期更换新的茶水名录上去。 季允之看了一眼就笑了,“这倒是有趣,掌柜的巧思。只不过掌柜的,咱们来可不是喝茶的,你这戏都有什么,有没有戏单?” 对人家好像没看上自家的茶崔清漪一点儿也不奇怪,毕竟是打京城福窝窝出来的贵公子,什么好茶没见过,对小县城里的东西看不上也正常。 崔清漪看周砚修也没发表什么意见,便笑着说:“那茶水我就看着上了,戏单确实没有,我们鸿雁茶楼每日的曲目都是固定的,全看客人赶上什么了。” 若是让客人点单,众口难调的怕是难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