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农门女商,养个皇子当首富》
第(1/3)页
巧合巧合,天底下哪里有恁多的巧合?
叶霓想仰天长叹,自打她从盛京归来,事情是一茬接着一茬来的,如今谢长安一派各处爆雷,明眼人也知晓背后的人是冲着谢长安来的。
但汴州与章郡的发生的事情还是叫她不安,原因无它,这两处离她们仓河村未免太近了。
连胡四近来都向她抱怨,言说汴州的风向不对,好些商贾都不去汴州了,叫他们单子少了好些。
忽然,叶霓问:“汴州只有冯氏出事了么?刘大人呢?”
章杰顿了顿,道:“三娘怎知刘大人最近。。。。”
两人对视了片刻,最后他败下阵来,言说刘大人最近确实摊上事儿了,但是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算不得小。
“有朝臣上书圣上,言说汴州此前的强略一案,刘大人知情不报,无有作为,实在愧对圣上栽培。”
叶霓默默地想,这种事,确实可大可小,但在这个节骨眼上被旧事重提,就显得十分微妙了。
尤其是听闻大理寺的人都要南下问审时,她的感受更是复杂。
“大理寺少卿,乃皇后母族的人。”章杰低声道。
自己人查自己人,这就更微妙了,明眼人都知晓查不出甚,可为何还要跑上这么一遭?
背后的人究竟想作甚?
今日与章杰的交谈,看似收获满满,实际上却是一头雾水,于是叶霓还是一门心思地扑在自家的营生上。
万幸,她家中的营生并不曾受到甚牵连,甚至二娘的羽绒衣与羊绒袜的单子又上涨了好些,其中大半的单子,都送去了关外。
那地方因为两国关系和缓了,突厥牧民也因为香皂的营生手中富裕了,这一富裕,就总想着要花用。
可大庸乃中原人,饮食文化乃至气候都相差甚大,可羽绒衣与羊绒袜就不同了,关外人民向来是二娘的大主顾,这是为何?还不是因为羽绒衣与羊毛袜适合关外那等苦寒的气候么?
胡四道:“我听闻,关外的军营里也在考虑买办羽绒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