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结局-《和前男友穿到七零》
第(1/3)页
胖崽去上学没到半个学期, 某天放学回来,给他们带回了老师的口信,让他们抽空去学校找老师一趟。
宋雨晴暗吸一口气, 认真回想了遍胖崽最近在学校有没有特殊的事情。
胖崽每天放学回到大院,她也基本上会早她几分钟到。在大院门口遇上了, 胖崽就会炮弹一样冲过来,书包放在车篮里, 自己麻溜地爬上车后座。
然后就会给她讲一遍当天上学的情况, 一天喝了多少水、上了几次厕所、和谁去的,都能说个遍。
她确信, 胖崽绝对没有藏着什么事情没说。
因为,她连被同学抢了玩具, 找她的小伙伴们一起抢回来,最后把同学气哭了这事都会仔仔细细地说。
不是他们当爸妈的滤镜厚, 而是他们家胖崽是真乖。
要是真惹事了, 早和他们说了。
毕竟胖崽其实是个小怂货。虽然社牛,但是胆子就正常小孩那么大,她真不敢乱惹事。
除非被人家欺负了。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胖崽不像是有被人欺负。
赵平生报完今天晚饭的菜单,就问她知不知道老师喊他们去学校做什么。
“我不知道啊, 我问老师了,老师不告诉我,她说这是大人的事情,要让爸爸妈妈去学校找老师。”
不只是他们当爸妈的担心,胖崽的心里也打鼓呢。
她只知道做错事了会被喊家长, 但是她最近没做错事啊!
难道是因为她打扫卫生不够干净?可是......可是其他值日生也这样打扫的啊!
胖崽想不通,叹气。
叹一声气, 吃一大口蛋羹。
眉头紧缩的小模样,又心虚又疑惑,让宋雨晴和赵平生都放下了心,就算是有事,也不可能是大事。
老师也没说让他们什么时间去学校,两人对了一遍工作安排,决定周三上午请假去一趟学校看看。
“传话筒”胖崽第二天放学回来就说班主任周三上午第一节 没课,在办公室等他们。
周三早上,他们送胖崽进了学校也没走,心大的胖崽早忘了爸妈要去找老师这事了,一骨碌溜下车,书包都没背好,就小跑着往校门口冲。
像一条小鱼一下子蹦进了大海里。
“晓晓,等等我啊!”
晓晓,就是胖崽的好同桌。
胖崽每次要往书包里塞吃的带去学校时,都要提到晓晓。因为她的同桌有个特别会做糕点的奶奶,胖崽跟着蹭了不少吃的。
看着胖崽和一个扎着两根小辫子的小姑娘嘻嘻笑笑地进了教室,一路上好些小同学喊“宋昭昭”,胖崽又一一地打招呼过去。
“我们家崽和同学处得很好啊。”平时都是听胖崽说,现在亲眼见到了,忍不住再感慨一句。
赵平生理所当然道:“嗯,胖崽讨人喜欢。”
“......”
他们去办公室找了班主任,早早就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
但就是没想过班主任提的“跳级”这事。
两人对视,眨了眨眼。
班主任还在夸胖崽基础好,一年级的内容都掌握透了,学得太简单,上课的时候就喜欢和同桌开小差吃东西,想问问他们的意见,看要不要让胖崽跳一级,趁现在二年级学的内容还不多,胖崽跳级上去了也能跟得上......
两人大松一口气的同时,又是一阵骄傲:原来我们家的崽这么聪明啊!
但也没把话给定下来,而是问了跳级的话可不可以选班级,他们觉得让胖崽去和铁花、包包他们几个一个班最好。
班主任说可以去二年级的二班。
等胖崽放学和小伙伴们回家,在大院门口没见到她妈妈,就去供销社那边玩。
差不多到五点半了,发现爸爸妈妈一起下班回来了。
“妈妈,这个周末我想请晓晓来家里做客,可不可以?”
“可以啊。晓晓自己过来吗?”
“她奶奶来我们大院走亲戚,她也来。上次我生日,请小朋友们过来,她奶奶回老家了,没人陪她来。晓晓特别喜欢我妈妈画的连环画,我跟她说,我有好多好多,所以我就请她来做客看书了。”
“妈妈,我们班同学都说你好厉害。”胖崽在后面帮她推自行车,得意道:“我早说了,我爸爸妈妈特别厉害。”
赵平生笑着看她,“那你怎么和同学夸爸爸的?”
“我说,让他们以后去找我爸爸打针,我爸爸打针没那么疼。”
“......”
宋雨晴笑得肩膀一抖一抖的,附和着说:“是啊,你爸爸可真厉害。”
“对啊!”胖崽骄傲地扬起下巴。
晚上全家洗漱完毕,他们家开了家庭会议,讨论胖崽跳级的事情。
“跳级是什么意思?”
“跳级就是你不用读一年级了,直接去读二年级。但是你得换个班级,可以去和铁花姐姐一个班。”
胖崽纠结得眉毛扭成毛毛虫,四肢摊开倒在沙发上,“我一定要跳级吗?”
“不一定啊,你想跳就跳,看你。”
胖崽叹气,“现在学的太简单了,我已经学过了,不喜欢。可是,可是我想和晓晓做同桌。”
宋雨晴也无解。
小朋友的想法和大人的不一样,他们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觉得胖崽跳级对她更好。但是小朋友暂时想不到未来长远的事情,换个玩得好的同桌对她来说就是件天大的事情。
他们两个大人安静地陪着胖崽思考。
过了一会儿,赵平生忽然问:“胖崽是想和晓晓做同桌,还是想吃晓晓奶奶做的糕点?”
胖崽捂着嘴不好意思地嘿嘿笑,“都想。”
宋雨晴无语了,她真完全没想到胖崽不想跳级还有吃的因素在。
他们就说让胖崽自己思考几天。
周末的时候,家里来了几个小朋友,都是胖崽班上的同学,都是奔着胖崽的连环画来的。
其中就有胖崽的同桌晓晓。
“宋昭昭,你的小名叫胖崽呀?”
“对啊!你的小名叫什么?”胖崽完全没因为同学喊她小名而觉得不好意思。
事实上,宋雨晴和赵平生除了在家,在外头已经大幅度减少喊她小名的频率了。但胖崽的小伙伴多,她的小名在部队大院和军医院大院那太出名了,在学校里没少被人家“胖崽”“胖崽”地喊。
“我没有小名,就叫晓晓。”
“......我的小名叫狗蛋。我爸说贱名好养活。”
“我叫光头,我奶说我怕我以后长不出头发,就喊我光头。看我头发,是不是好多?”
胖崽挠挠头,道:“可能爸爸妈妈怕我长不胖,所以叫我胖崽吧?”
“对!你爸爸妈妈肯定是这样想的!”
“但是你现在也不胖啊。”
“我以前好胖的。”怕同学不信,胖崽还去找了家里的相册出来给他们看。
“哇!胖崽你真的好胖!”
“是吧?嘿嘿,大院的大人都说我小时候是个胖妞。”
在厨房里准备水果的宋雨晴和赵平生偷偷笑。
还是小孩子们的童言童语有意思。
招待了一天的小朋友,晚上的时候,胖崽就做了决定,说自己要跳级去读二年级了。
“晓晓说,以后她给我带她奶奶做的糕点,我给她带书看。那我就去读二年级吧。”
胖崽这几天来的纠结得到了圆满解决,多喝了一碗骨头汤,还说喝骨头汤可以长高。
于是,胖崽就从一年级二班挪到了二年级二班,喝铁花他们几个一个班,上下学就更方便了。
上了一个学期,考了满分回来,胖崽给家里亲朋好友都打了一轮电话显摆。
宋雨晴和赵平生放心了,这个崽多少还是遗传了他们两人的智商的。
暂时不需要他们帮忙做额外辅导,让他们保住了自己的好脾气。
这脾气一好,就很想多带胖崽出去玩,羊城有点意思的地方,他们都准备花上几年的节假日去转个遍。
胖崽房间里还多了个柜子,专门用来装她那些玩偶和洋娃娃的。
楼下的小房间光是装她的那些书就已经够挤了,再过几年,小房间都要满了。
书房里多了张长桌,一家三口学习/办公的地方泾渭分明。
但总会学着学着,就挤到中间的新桌子前,他们会一起探索一本有趣的新书。
可能是和医学相关,可能是和绘画相关,也可能只是个简单的童话故事。
1980年的开头,他们一家三口又去市区看房子,就在三中的附近。
两个小院子相邻着,都是一家的。人家要卖了房子到别的地方生活了,所以才舍得把以前的老房子卖了,到新地方去重新置办家产。
卖房的人利落,宋雨晴也定得爽快。
两方拿着证件到房管局办过户,一手交钱一手交房,这两套房子,又到了他们家里来。
这边离得远,宋雨晴还特别交代了胖崽不能说出去,大院的人就不知道他们家又买了房子。
房子都还好好的,宋雨晴就托给了帮忙介绍买房的人租出去,省得房子空着会放坏。
不止他们家买了房,还有马添家也在附近买了一套房,说再攒攒,以后再多买一套。
他们也没想瞒着温良两口子,就提了两次觉得现在买房好,后头也听说温良、蔡天和也跟着买了。
就三中附近的地段,以后也不愁房子跌价。
宋雨晴看着家里的三张房契特别满意。
二月份,宋红旗生了对双胞胎。
满了两个月后才办的满月酒,胖崽可算是看到小姨家的弟弟妹妹了。
彻底地放了心:妈妈没有骗她,小姨家的弟弟妹妹没丢。
到了年底,小舅家也多了对弟弟妹妹,胖崽忙得很,一下摸摸这个的小手,一会儿得公平地去摸摸那个的小脚。
四个小娃娃够她自己玩过家家了。
宋雨晴和赵平生感慨道:“说她长大了吧,又还是挺幼稚。说她幼稚吧,她知道的也不少。”
赵平生笑了笑,说小孩善变呢。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有些人读了三年或者三年半就能提前毕业,陆续走上工作岗位。
姜凤霞和周斯平都在81年年初的时候拿到毕业证书。
姜凤霞回到了海岛原单位报道,刚回去,就被调到了市里的大单位。
周斯平最后被留在了羊城的教育局,同年夏天,工作走上了正轨后,回了一趟海岛弘安生产队,把李思悦和孩子都接到了羊城。
张庆国和吴向东则是做起了生意,没少在羊城和海岛之间来回跑。
82年的七月,楚小云要来羊城学习,卫长顺请了假,带着孩子一起过来。
还给其他人都打了电话。
除了在海市的吕青松和吴阿珠有工作缠身走不开,知青小院当年的人又聚到了一起。
一群小孩叽叽喳喳地聊天,简直是一场“笔友见面会”。
毕竟他们对于彼此的认识,很多来自父母收到的信件。
“我就说,还是来宋同志家里自己动手好,外头的饭店再好,都没赵医生和宋同志做的饭菜香。”
“就是差了点。”
“差啥?没差啊。”
“差了李思悦做的豆腐、吴向东泡的酸笋,哎,还得是你们做的最正宗。”
“哈哈!楚老师,以后常来羊城,豆腐和酸笋肯定是有的。”
“老张,你要定居羊城了啊?”
“还谈不上,以后在这买套房子,就定这儿了。呐,吴向东媳妇就是羊城的,他肯定是要留在这了。”
“那你也赶紧的,以后总不用愁养不起媳妇孩子了吧?”
“好说哈哈。以后我家娃比你们几个的小不少了。”
一帮人在家里忙活准备今天的午饭,胖崽已经带着一群小孩出去玩了,等到准备吃饭的点才一个个笑嘻嘻地跑回来,嘴角还有没擦干净的零食碎渣。
“咱们得碰一个,认识十二年了,这日子刷刷地就过去了。”
“是啊,日子刷刷地就过去了,你看,我这白头发都冒出来了。”
“来来来,碰一个。”
“赵医生的厨艺,是这个。”张庆国比了个大拇指。
“就是这个味道,别人都做不出来这个油闷大虾的味,还是宋同志做的最好吃。”
“是啊是啊,一绝!”
胖崽抬头疑惑地看着大家。
油焖大虾还是爸爸做的最好吃,但她怕妈妈伤心,每次都夸妈妈。
这帮叔叔阿姨,应该是没吃过爸爸做的油焖大虾吧?
于是,胖崽也夸自己妈妈做的最好吃。
宋雨晴看向自家的贴心崽,笑了。
胖崽哪里知道,大人吃是当年美好的回忆。在日复一日的劳动生活里,从天而降的、与众不同的美味,经过岁月沉淀,已经无法超越了。
毕竟,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二年?
83年的那个暑假,胖崽某天去泳池游泳回来,就听到妈妈宣布,爸爸要去海岛出差,她们也过去玩几天。
海岛,那是她整个童年里最神秘的一个地方。
很多爸爸妈妈的朋友都有关于海岛的记忆,爸爸妈妈曾在那里工作、结婚。
妈妈说,她刚到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也在海岛住了一段时间。
“妈妈,看旁边的大船。”
“那是红卫号。”
“爸爸妈妈去海岛工作,也是坐的红卫号吗?”
“妈妈是,爸爸坐的补给舰过去的。但是爸爸也坐过红卫号。”
“哦哦,我知道了。爸爸妈妈都去海岛,然会就在海岛认识了,结了婚,然后就有我了。是不是?”
“......算是吧。”
初来到这个世界,转了一圈最后踏上红卫号去了海岛,到了弘安生产队,有幸与赵平生于人海茫茫中重逢,又有了胖崽。
赵平生买了吃的过来,这会儿也要开始登船了。
拎起行李,走在前面开路。
“雨晴,走了。”
“来了。胖崽,快跟上。”
“哦哦,我也来啦。妈妈,爸爸牵你了,你快牵住我......”
“晓晓说,以后她给我带她奶奶做的糕点,我给她带书看。那我就去读二年级吧。”
胖崽这几天来的纠结得到了圆满解决,多喝了一碗骨头汤,还说喝骨头汤可以长高。
于是,胖崽就从一年级二班挪到了二年级二班,喝铁花他们几个一个班,上下学就更方便了。
上了一个学期,考了满分回来,胖崽给家里亲朋好友都打了一轮电话显摆。
宋雨晴和赵平生放心了,这个崽多少还是遗传了他们两人的智商的。
暂时不需要他们帮忙做额外辅导,让他们保住了自己的好脾气。
这脾气一好,就很想多带胖崽出去玩,羊城有点意思的地方,他们都准备花上几年的节假日去转个遍。
胖崽房间里还多了个柜子,专门用来装她那些玩偶和洋娃娃的。
楼下的小房间光是装她的那些书就已经够挤了,再过几年,小房间都要满了。
书房里多了张长桌,一家三口学习/办公的地方泾渭分明。
但总会学着学着,就挤到中间的新桌子前,他们会一起探索一本有趣的新书。
可能是和医学相关,可能是和绘画相关,也可能只是个简单的童话故事。
1980年的开头,他们一家三口又去市区看房子,就在三中的附近。
两个小院子相邻着,都是一家的。人家要卖了房子到别的地方生活了,所以才舍得把以前的老房子卖了,到新地方去重新置办家产。
卖房的人利落,宋雨晴也定得爽快。
两方拿着证件到房管局办过户,一手交钱一手交房,这两套房子,又到了他们家里来。
这边离得远,宋雨晴还特别交代了胖崽不能说出去,大院的人就不知道他们家又买了房子。
房子都还好好的,宋雨晴就托给了帮忙介绍买房的人租出去,省得房子空着会放坏。
不止他们家买了房,还有马添家也在附近买了一套房,说再攒攒,以后再多买一套。
他们也没想瞒着温良两口子,就提了两次觉得现在买房好,后头也听说温良、蔡天和也跟着买了。
就三中附近的地段,以后也不愁房子跌价。
宋雨晴看着家里的三张房契特别满意。
二月份,宋红旗生了对双胞胎。
满了两个月后才办的满月酒,胖崽可算是看到小姨家的弟弟妹妹了。
彻底地放了心:妈妈没有骗她,小姨家的弟弟妹妹没丢。
到了年底,小舅家也多了对弟弟妹妹,胖崽忙得很,一下摸摸这个的小手,一会儿得公平地去摸摸那个的小脚。
四个小娃娃够她自己玩过家家了。
宋雨晴和赵平生感慨道:“说她长大了吧,又还是挺幼稚。说她幼稚吧,她知道的也不少。”
赵平生笑了笑,说小孩善变呢。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有些人读了三年或者三年半就能提前毕业,陆续走上工作岗位。
姜凤霞和周斯平都在81年年初的时候拿到毕业证书。
姜凤霞回到了海岛原单位报道,刚回去,就被调到了市里的大单位。
周斯平最后被留在了羊城的教育局,同年夏天,工作走上了正轨后,回了一趟海岛弘安生产队,把李思悦和孩子都接到了羊城。
张庆国和吴向东则是做起了生意,没少在羊城和海岛之间来回跑。
82年的七月,楚小云要来羊城学习,卫长顺请了假,带着孩子一起过来。
还给其他人都打了电话。
除了在海市的吕青松和吴阿珠有工作缠身走不开,知青小院当年的人又聚到了一起。
一群小孩叽叽喳喳地聊天,简直是一场“笔友见面会”。
毕竟他们对于彼此的认识,很多来自父母收到的信件。
“我就说,还是来宋同志家里自己动手好,外头的饭店再好,都没赵医生和宋同志做的饭菜香。”
“就是差了点。”
“差啥?没差啊。”
“差了李思悦做的豆腐、吴向东泡的酸笋,哎,还得是你们做的最正宗。”
“哈哈!楚老师,以后常来羊城,豆腐和酸笋肯定是有的。”
“老张,你要定居羊城了啊?”
“还谈不上,以后在这买套房子,就定这儿了。呐,吴向东媳妇就是羊城的,他肯定是要留在这了。”
“那你也赶紧的,以后总不用愁养不起媳妇孩子了吧?”
“好说哈哈。以后我家娃比你们几个的小不少了。”
一帮人在家里忙活准备今天的午饭,胖崽已经带着一群小孩出去玩了,等到准备吃饭的点才一个个笑嘻嘻地跑回来,嘴角还有没擦干净的零食碎渣。
“咱们得碰一个,认识十二年了,这日子刷刷地就过去了。”
“是啊,日子刷刷地就过去了,你看,我这白头发都冒出来了。”
“来来来,碰一个。”
“赵医生的厨艺,是这个。”张庆国比了个大拇指。
“就是这个味道,别人都做不出来这个油闷大虾的味,还是宋同志做的最好吃。”
“是啊是啊,一绝!”
胖崽抬头疑惑地看着大家。
油焖大虾还是爸爸做的最好吃,但她怕妈妈伤心,每次都夸妈妈。
这帮叔叔阿姨,应该是没吃过爸爸做的油焖大虾吧?
于是,胖崽也夸自己妈妈做的最好吃。
宋雨晴看向自家的贴心崽,笑了。
胖崽哪里知道,大人吃是当年美好的回忆。在日复一日的劳动生活里,从天而降的、与众不同的美味,经过岁月沉淀,已经无法超越了。
毕竟,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二年?
83年的那个暑假,胖崽某天去泳池游泳回来,就听到妈妈宣布,爸爸要去海岛出差,她们也过去玩几天。
海岛,那是她整个童年里最神秘的一个地方。
很多爸爸妈妈的朋友都有关于海岛的记忆,爸爸妈妈曾在那里工作、结婚。
妈妈说,她刚到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也在海岛住了一段时间。
“妈妈,看旁边的大船。”
“那是红卫号。”
“爸爸妈妈去海岛工作,也是坐的红卫号吗?”
“妈妈是,爸爸坐的补给舰过去的。但是爸爸也坐过红卫号。”
“哦哦,我知道了。爸爸妈妈都去海岛,然会就在海岛认识了,结了婚,然后就有我了。是不是?”
“......算是吧。”
初来到这个世界,转了一圈最后踏上红卫号去了海岛,到了弘安生产队,有幸与赵平生于人海茫茫中重逢,又有了胖崽。
赵平生买了吃的过来,这会儿也要开始登船了。
拎起行李,走在前面开路。
“雨晴,走了。”
“来了。胖崽,快跟上。”
“哦哦,我也来啦。妈妈,爸爸牵你了,你快牵住我......”
“晓晓说,以后她给我带她奶奶做的糕点,我给她带书看。那我就去读二年级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