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十月初四,入夜。 玉河桥西街北,会同馆南馆前,马自强与沈念身穿便服从一辆马车上走下来,赴朝鲜国参判崔盖国的私宴。 会同馆。 即大明接待入朝藩王、藩使和周边藩属国朝贡使节的驿馆,有南北二馆,北馆六座,南馆三座。 而眼前这座,便是朝鲜国使团的住处。 崔盖国知晓马自强与沈念都不喜烟花胡同里的酒楼。 故而选择在此处设宴。 他宣称:虽设宴在大明驿馆内,但宴席上却是地道的朝鲜菜、朝鲜酒,还有朝鲜的歌舞。 他设此私宴。 是想让两个儿子能在翰林院多学一些修史之术,比如:起居注的记录方式、国史会典的编修技巧、会要会典的拆编集合形式等。 与大明较为相似的是。 朝鲜国文官若能将大明翰林官的这套本领全学会,就相当于半只脚迈入议政府(相当于大明内阁)。 马自强与沈念刚到大门前。 便见一名身穿青翠色锦绣华袍的中年男子满面笑容,快步走了过来。 此人正是朝鲜国参判崔盖国。 “马学士,快快里面请,崔某已恭候多时了!”崔盖国满脸堆笑,然后看向沈念,道:“这位就是翰林院的瑚琏之器,沈编修吧,今日一见果然器宇不凡!” 听到此话,沈念朝着崔盖国微微拱手。 能当使臣的,嘴都非常甜,夸人向来都是走量不走心。 马自强笑着道:“崔参判,你客气!你作为朝鲜国的柱石之臣,儿子定然也是芝兰玉树,老夫到现在还未曾见过两位公子呢,今晚定要好好见一见。” 马自强如此说。 其实是在指责崔盖国的两个儿子失礼,竟未曾随父同迎。 今晚宴席的目的,是让二人与沈念相识,以便二人入馆,他们理应出门来迎。 这让马自强忍不住挑理。 崔盖国尴尬一笑,道:“犬子初到大明,有些怕生,稍后我让他们向马学士敬酒赔罪,我也多敬马学士两杯!” 马自强不再计较,当即大步朝着宅院内走去。 沈念紧随其后。 刚才在马车上,沈念经由马自强之口,已对崔盖国有了一定了解。 此人乃是典型的笑面虎。 见谁都是笑脸相迎,但若涉及实际利益,立马就会另换一张脸。 比如:此次朝廷若拒他的两个儿子入翰林院学习,他绝对会迅速让周边各国都知晓,大明狭隘小气,不堪担当他们的宗主国。 …… 片刻后,三人来到后院宴厅。 崔盖国的两个儿子,崔允赫与崔允俊快步走了出来。 二人都比沈念年龄大。 哥哥崔允赫三十岁,弟弟崔允俊二十七岁,二人个头皆中等,相貌一般,眉宇间带着一抹傲气。 “允赫、允俊,速来见过马学士、沈编修!”崔盖国说道。 崔允赫与崔允俊当即朝着马自强拱手道:“马学士!” 然后,他们看向沈念,微微拱手,道:“沈编修。” 马自强笑着点了点头,沈念也是客气地拱了拱手,向他们回礼。 “马学士、沈编修,速速落座吧!”崔盖国笑着说道。 在其话落的一瞬间。 不远处大圆餐桌旁的数名年轻漂亮的朝鲜婢女,连忙为众人拉开椅子。 沈念本欲坐下。 但看到一名红裙婢女为他所拉的椅子时,不由得皱起眉头。 座次不合理。 若是平常的同僚聚会,沈念根本不在乎座次,但而今双方分别代表大明与朝鲜,座次决定着身份地位,国家尊严。 宴席聚会,向来都是面南而坐为尊位,东高于西,北上南下,宾西主东。 此刻。 面南座留空,意味着是为皇帝而留,以表尊崇敬意。 马自强坐于厅之西,是为主宾;崔盖国坐于厅之东,是为主陪。 这个位次,崔盖国略高于马自强,但毕竟对方是主,可以不追究。 但对沈念的安排就有问题了! 沈念应居于次宾之位,即紧挨着马自强而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