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经济破裂后,生活水平就要下降了,特别是工作岗位的竞争。当大家都能轻易挣上万块,有多少女人会去选择做灰色行业,何况还是小电影呢。 岛国的小电影跟经济泡沫破裂是对应的上的,而且这也跟女性地位有关。经济泡沫破裂,股市和楼市崩盘,大量企业裁员,这时候女人还提倡什么权力,根本就是狗屁。 沈莉在香江这样一些年,弄一个皮包公司,不知道是蝴蝶效应会自我修复,还是她就没有正经弄影视行业。 影片是投了不少,但大部分都是烂片。也有跟一些公司合投的,但因为知道演员片酬的水分太大,一些影视公司是要跟演员抽成的。 合投电影,也完全是沈莉看好某个演员,玩票性质的投一点。这手上没有自己的演员,纯投资亏钱的概率太大。 江成倒是想劝沈莉在这一年干脆进军岛国小电影圈得了,但想想还是算了,岛国的小电影圈创意太强大,江成怕自己去探班的时候,忍不住角色体验一番。 反正就是看到岛国的经济破裂,江成的内心没有牵挂了。提前一年撤离,最少少挣上千亿美刀左右。 江成现在不怎么在乎钱,主要是不在乎太难挣到的钱,这轻松能挣的钱,多少还是有点兴趣的。 岛国的经济破裂,国内目前的情况也不怎么好。 前两年国营企业和单位就开始出现了很多三角债务,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有一些企业支付不了货款导致的。 很多工厂是产品卖不出去,越生产货品越堆压,生产的多亏的多。职工就靠地方财务发保障工资生活。 而到了九零年,下岗开始正式来临。第一个动刀子的行业,就是纺织业。纺织业几乎是每个城市的支柱行业,职工最多的。 光武汉那边的一个大型服装厂,服装职工就有二十万左右。要知道有些小县城,一个县城的人口也就这样多。 而一个职工能养活和代表一个家庭的话,按照一个家庭五口人计算,一个服装厂能养活一百万人了。 计统计,在九零年,纺织工人占全国工人的总数10%~15%之间。反正就是十个工人里面,就会有一个纺织工。 因此拿纺织工先开刀下岗,就不可能是小数目。一个城市可能动不动就是上万人,甚至几万人的下岗。 下岗工人的安置成了各城市的问题,下岗潮也即将来临。 而江成的‘江东来’商场超市也在江娟总经理的带领下,选中了三十多个觉得可以的城市再次开始了扩张。 下岗潮对于很多人有影响,但其实社会震荡不大。这只是民营企业和外企对国内企业的冲击,很多人闹事,其实还是放不下脸面,放不下铁饭碗。 另外就是很多国营企业下岗,职工没有技术,觉得民营企业工资低,不能偷奸耍滑。但放的下脸面的人,去摆个摊,或者工资低点去民营企业好好干,日子是一样过的。 民营企业工资低,跟沿海城市的一些外企不一样。那是因为乡镇里的农忙进城打工了,一边是下岗潮,一边是农民进城。 民营企业更喜欢用农民兄弟,在这个年代农民是兄弟。在六十年代初,饥荒的时候,农民是叔叔大伯,老百姓是大家的父母。 再过一些年,农民就不是兄弟了,是农民工了,是乡下来的泥腿子。 什么农民大伯,农民兄弟,你算老几呀。 下岗潮要来临,对于江成一家子没有什么影响,对江成一家有意义的是江昭昭在七月份高考考上了四九城那边的清大了。 对于清大,江成又要发几句牢骚了。作为后世的屌丝,他肯定不了解清大的,但刷视频看到的信息有不少负面的。主要是清大毕业的很多学生出国了就没有回来,成为了专门给国外培养人才的大学。 江昭昭的成绩很优秀,是有很多学校可以选。但她为了整个家操碎了心,爸妈突然出现了更年期,性情大变,不务正业的到处玩去了。 下面有四个妹妹一个弟弟,江昭昭这个大姐大是有使命感的。想着家里有不小的产业,加上对经济管理方面也感兴趣。 在一些学校的专业方面,江昭昭觉得清大适合她。如果是搞科研的话,可能是北大,喜欢航空或者交通,还有复大。甚至山西那边都有不错的好大学。 所以考什么学校,是根据自身想进入什么行业来的,并不是因为清大出名就让江昭昭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