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是一个人类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式进步! 但纵观历史上,类似这种的伟大发明,都不是一出来便是完全体,就能利用起来。 而是需要漫长的开发,漫长的优化,用无数代人生命和智慧去慢慢研究,最终才能逐渐应用起来。 “大概.大概一万八千吨左右?” 得出一个数百倍于能石储量的数字,吕宽缩了缩头。 “如果能石的能量密度和能量吸纳量再上一倍呢?” 吕宽马上给出答案:“九千七百吨!”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我能减少一倍能石能量逸散速度呢?” “四千五百吨!” “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我再给能石的能量密度翻上一倍,并且保证能石一旦吸纳够足够的能量,除非主动开启通道,否则不会逸散能量呢?” 这下,吕宽直接站了起来,一拍桌子:“只要你能做到这样,方圆十公里范围,我用五吨就能给你搭起来,搭不起来我提头来见!” “五吨?” 琢磨着吕宽给出来的数字,和次数定增的关系,苏摩心中也默默给出了一个答案。 至少五次。 至少五次以上升级能石矿,才有可能达到最后一步,达到只用五吨就能实现十公里范围内无线能量传输! “第二次升级100点,第三次算个500点,第三次2000点,第四次5000点,第五次.” “至少得有一万点才能升级!” “如果每天我都能让领地点获得的点数提升0.1,大约只需要.不到六年时间?” 没敢继续往下细想,在发觉有生之年完全有可能实现这项发明后,苏摩便直截了当的停下了思考。 事实上,越往后,这个年份其实还能再减。 例如每天获得的领地点倍增数,到后期开始以十点,二十点的跃增。 又例如吕宽等人后续的研究里,再度对这个方向有了突破,能更好的利用。 甚至是获得了其他资源 种种可能下,想要实现并不难,甚至可以说.能活下去就行! “实现不了无线传输,有线应该不需要消耗这么多吧?” “毕竟我们只需要将能量困在一个小范围内,不用逸散那么多.” “对,有线肯定会大大减少,我来算算!” 重新翻到新的一页,吕宽开始埋头苦算起来。 对于无线传输的数字,他只算了个大概,是因为他知道无论结果是一万吨,还是五千吨,对现在的洼地来说,都是一重虚无缥缈的美梦。 但有线传输,却是洼地目前急需,且唯一可以实现的方式,必须做到无比精确。 算出第一遍答案,吕宽手上不停,又重新计算一遍,继而将两个数字拉起来又反向重复推算。 期间,饶是时间过去了一个小时左右,苏摩也没有任何不耐烦,仔细的坐在旁边跟着吕宽的思路一步步前进。 “成了,具体的数字还要考虑到我们人工的损耗,所以我不能算出一个绝对值来” “但想要让村子里通电,约莫只需要八百千克左右就行!” “至于其他材料,以我们现在的储存,完全不是问题!” 乍一听到八百千克这个数字,对比起之前的数千上万吨,苏摩还有点恍惚。 但下一刻,他便反应过来。 和无线光速传输比起来,有线确实有很多掣肘,难以解决。 可其之所以能不断推行,覆盖整个地球,改变人类发展进程。 强,就强在了它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我们现在有多少吨?” “已经挖出来了两吨左右,可以满足初步电力供应,聚能环的份额还得再挖一些!” “好,我这就去安排,今天无论如何也要给我挖八百千克出来!” 忽的站起来,定下基调,苏摩水也顾不上喝一口,便急匆匆往村子方向而去。 用电只能靠发电机,靠柴油储备的日子,别说是普通村民,就是他,也不想在这么持续下去了。 如果能放弃每天生产柴油这个资源老虎。 现在的石油机井完全可以大批量生产塑料和沥青。 到时候,不说各种各样的化纤制品能给所有人生活带来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说沥青,就能让领地内直接修出几条贯穿南北的 高速路!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