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脚上泥少的,一边刮一边洗,脚上泥多的,干脆从将自己的鞋脱下来放进储物空间里,光着脚就往进走。 所有人浑身都写满了激动,就和地球上超市刚开业五折促销酬宾前那般,眨眼间就挤满了入口处。 掏出刻录着自己身份的木牌,在被守卫验明放进去后,顺着这条通道,进去的人越来越多。 但出奇是,这么多人进入山包内,却听不到任何一点喧闹的声音,就和被闭麦了一般。 让他们沉默的,并不是规矩,也不是威胁,而是顺着幽深的通道往里走,处于山包之中的 船! 每一个进到这里,看到船的人,都像是着魔了一般,麻木的走到空地处,静静的坐下。 在他们的眼睛中,这一刻,只有这艘船! 这是接下来的时间,他们要乘坐着前往希望彼岸的船,也是他们在这废土海洋上活下去的唯一臂助。 这是所有人资源积累才置换来的大家伙,也是他们无数个夜晚心心念念的好宝贝。 而此时,要是苏摩能来到这处地方,也定然会惊呼一声! “苔原避难所,牛逼!” 二十天前,在苏婵的视频里,能明显的看到,苔原避难所在经历了和应天龙的分割后,实力衰减的可怕。 不仅房屋仅剩二十间出头,就连人口也锐减了一半之多,仅剩不到三百人。 这样的颓势下,就算苔原避难所是官方避难所,也注定了会慢慢走向没落。 在海洋灾难之下,没有奇迹的发生,也就只能和其他小型避难所一样,要么选择挂靠大型避难所,要么就分分家当,大家散伙各奔东西! 但现在,情况变了! 仅仅过了小半个月,不仅是村子的房间多了四五十间,就连人口也增长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 七百八十人! 虽然这些人中战斗力较低的妇孺占了多数,但按照规模,苔原避难所绝对算得上是中大型避难所! 并且,在山包中放置的这艘船,也充分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和希望号不同,苔原避难所用来迁徙的船,是一艘木质帆船。 当然,并不是苔原的人不想用钢铁来造船,也不是他们没有相关的技术,而是材料和制造速度! 没有熔炉24小时无休止工作提供的钢板,没有模块化船厂的简化建造流程,没有械工不眠不休的超强工作效率。 根本达不成“希望号”这样的奇迹。 所以,在一开始,基本上99%的避难所,都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了木质帆船。 回看历史,华夏的造船业只有到了近代才开始落后于世界。 在古代,华夏造船工业始终是领先于世界的。 且不说郑和下西洋时庞大的战舰群,就是隋炀帝时期,在大运河上徜徉的“大龙舟”,上下已经达到四层,共有一百六十个房间。 这样庞大的船只,即使放到现在,有些国家也未必能够制造出来。 在有着先人遗传下来的经验后,这一生存竞赛,各国的优劣势便明显的发挥了出来。 按照人数划分,300人以下都会被称为小型避难所。 300-500,则是会被称为准中型避难所。 500-700,中型,700往上,便是大型避难所。 天灾之下,第一轮船只制造竞赛中,在距离灾难只剩三天的这个时间点,战况非常明确。 那些没有资源积累的小型避难所,将会构成整个竞赛等级中的最底层。 这种避难所,没有实力足够的领头羊来形成凝聚力,构成避难所的村民,也不愿意相信管理层,缴纳物资形成村子的集体物资库。 自然而然的,所有村民也只能格式化自己避难所核心,形成木筏进行迁徙。 这种人废土上并不少,占据了20%左右,被好事者,将其戏称为“听天由命”级。 他们只能看运气,他们也只能将自己的性命交给身下这艘随时可能会倾覆的木筏! 第(2/3)页